2014年4月8日,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,刘益谦用2.8亿港币拍下了“明成化斗彩鸡缸杯”。在别人看来,这已经是炸裂无比的新闻了。而这件事放在刘益谦的身上,简直就是大海里扔石头。
仅仅过去数月,在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,刘益谦又以3.48亿港币,拿下了“明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”,创下了中国艺术品世界拍卖的最高记录。在收藏这一领域中,刘益谦说第二,没人敢说第一。他给人的感觉就是“任性”、“有钱”。但很少有人知晓刘益谦私下是怎样的性格?
刘益谦的成长历程,与其他富豪相比,算是一种另类。他没有烫金的学历,没有强大的家庭背景,也没有刻意维护的政经人脉关系。他的财富积累之路,完全是公开透明的。
刘益谦于1963年出生在上海城隍庙附近的老弄堂里。这个地方就是“贫民窟”。刘益谦有个小名,叫“毛毛”。刘益谦从小就好胜心很强,初二时不知受了什么刺激,决定发奋图强。但他就在走入正轨时,却萌生了“学好了也没用”的想法。于是,初中尚未毕业的他,就开始了创业之路。
1979年,刘益谦跟着两个哥哥、父母,与舅舅一起做手提包。那个时候,做个包就能赚1元钱。基于时代背景,工人一个月的工资才28元左右,可以想象做包有多暴利了!所以,很快他就成了“万元户”。
也就是从那时起,刘益谦就懂得了“经营”。这套“经营”理念,一直贯穿他的人生:“经营很简单,就是要控制好成本,把产品销售出去,把产量提高上去,把贷款收回来。”
1983年,刘益谦在豫园商场做小生意的同时,花6000多元考了个驾照,买了两辆车和哥哥一起开出租。那时候,出租车也是暴利,3公里就要收50元到60元。
1990年,刘益谦以每股100元的价格,大胆买入100股“豫园股票”。当时,股票很新颖,加上一些股票被过度炒作,导致“豫园股票”水涨船高。次年,刘益谦以“每股10000元的价格卖出”,这一买一卖,净赚近100万元。刘益谦人生的第一只股票,成了他日后崛起之路上,获得后续财富的起点。
2000年初,已经在股市上赚的盆满钵满的刘益谦,成立了“上海新理益投资管理公司”。对于这个名字,刘益谦解释说:“新时代要有新理念,才能获得收益”。2003年,刘益谦收购了湖北的一家上市公司,后改名“天茂集团”。
有人说他一个搞资本市场的,能不能玩得转上市公司?对于类似言论,刘益谦说:“别人说什么,我都不在乎,我要是在乎,我就积累不了这么多财富。”
据悉,刘益谦有个很重要的投资理念:“低成本介入,大手笔投资,然后静待升值。”在他的认知里,“贵的艺术品会越来越贵”,就像巴菲特认定的“价值投资理论”一样。虽然听上去很简单,但把它变成实践哲学的却没有几个人。
2012年12月,刘益谦和夫人王薇筹建的“龙美术馆”在上海隆重开馆。刘益谦接触艺术品拍卖,最早可以追溯到1993年。当年,刘益谦花7万元买下了一张郭沫若的书法,花11万买下了一张李可染的画。从1994年,刘益谦买艺术品价格标准,提升至百万级。2009年,刘益谦一度把艺术品拍卖,拉入了“亿元时代”。
对于花大价钱买艺术品,刘益谦曾给过解释:“股票要买便宜的,艺术品要买贵的。价格不高也有很好的作品,而买贵的前提是买对,买精,对顶尖的艺术品来说,无论什么时候都不会降价的。”
刘益谦在拍卖会上有个特点,“横刀夺爱”。也许一件东西私下里1000万卖给他,他不买,在场上,他举5000万,他就喜欢这种豪横的感觉。别人管他叫“暴发户”,而在刘益谦看来,拍卖会上的富豪基本都在“装”,为了几万块钱吵架,文绉绉的吵。
刘益谦在私下里,是个“不装”的人,或者说是“叛逆”的人。有一年,市里给天茂集团评了个奖。刘益谦不愿去领奖,他和书记说:“戴个大红花傻乎乎的。”但书记坚持要他去,说电视台要转播。
刘益谦当天去,当晚就要走。结果市委书记拉着他,不要他走,说明天省长要见他。刘益谦很直白地说:“我的问题省长解决不了,省长的问题,我也解决不了。”就这样,刘益谦就走了。
过了大半年,省长来上海招商,在香格里拉大酒店接见刘益谦。依着别人,肯定要西装革履的去,可刘益谦却穿着T恤、休闲裤就去了。市委书记把他叫了过去,批评了他一顿,说:“正规接见你,你要穿西服打领带”。因为情况紧急,市委书记只好把自己的西服脱下来给他穿,而皮鞋、领带都是找别人凑的。熟悉刘益谦的人,对他的评价是:不喜欢那些假模假式的东西。
刘益谦有个多年的好友,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董国强。两个完全不同背景的人,于2005年合开了一家“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”,董国强曾评价过刘益谦:“他最大的特点,在任何场合,任何时候,任何人面前都不装。但是以他这样一个身份能够保持这样的本色,可以说是十分难得。”
据悉,刘益谦目前的企业经营遇到了困难,核心企业天茂集团面临退市警报。事业虽失意,但他在艺术领域仍然活跃。2025年3月至6月,他还多次参加了龙美术馆举办的特展。
在线配资论坛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